原圖: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44450275700935&set=a.131273443685286.45848.100004078924252&type=1&theater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陳雲:為什麼香港的民主派政黨,總是爭取不到民主?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506658717225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陳雲:為什麼香港的民主派政黨,總是爭取不到民主? | |
========================================= | |
即使佔領中環,也是徒勞無功。我好簡單解釋卑各位知道。 | |
英國殖民時期,香港培育的反對黨,是沒有執政機會的,也不準備執政的, | |
故此高舉英美普世價值,用道德來壓迫殖民政府,偶爾也用一點中國民族主義, | |
因此,香港的反對黨的本質,就是放棄本土族群政治, | |
勾結境外政權,英美為主、中共次之, | |
民主人權與民主中國並舉,卻不會高舉民主香港、本土香港。 | |
香港的反對黨,一旦採取本土族群立場, | |
在殖民地時期,就是反殖民地統治的獨立自主運動,英國人是不容許的, | |
況且,一旦採取本土立場,就會採取現實政治的態度來處理香港問題, | |
例如不會一味照顧弱勢和新移民,而會採取有限度支援的務實方法, | |
這樣,政黨中人就會被英國殖民政府用行政吸納的方法, | |
消融到各種諮詢委員會裡面,在內部解決了爭議。 | |
九七之後,英國殖民政府撤出,香港的反對黨依然高舉普世價值、民主中國, | |
他們勾結的對象就是美帝國和中共國。 | |
美帝國和中共國在香港的利益,有時候是可以利益均霑,有時候是勢不兩立。 | |
上次特首選舉的唐、梁之爭,顯示了美帝國與中共國的利益正式衝突了,攤牌了! | |
這次民主派發起的佔領中環行動,也是香港反對黨勾結境外勢力而發起的最後嘶叫。 | |
我認為是無用的。 | |
香港的城邦性質和地緣性質,注定香港的主場必須有中美勢力的參與, | |
然而,勢力的調和者,就是香港本土,當資產階級、中產階級都本土化了, | |
當本土勢力成為第三勢力,中美境外政權必須與本土勢力結合來經營香港主場, | |
這時候,香港就可以有憲政民主了。這是好現實的政治問題, | |
故此我說本土政治是香港民主化的唯一道路。 | |
其他的道理,例如中共霸權殖民統治或美帝國發動顏色革命之後的買辦統治, | |
都是白做,而且會將香港帶向災難。 |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孫進 : 碼頭工潮 本土抗爭
原文: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4-02-2013/2555
葵涌貨櫃碼頭工潮,已得到不少市民及政黨聲援,並有長期抗爭之勢。表面上,這是碼頭工人爭取加薪。實際上,這是港人在財閥剝削、政府袖手的情況下,必然出現的抗爭。而這也是過去15年,香港缺乏一個保障本土權益政府的必然結果。
筆者在2月訪問孔誥烽教授時,曾言及限奶令一事。當時孔教授明言:限奶令所涉及者,不單走私賊、港人及中港政府,更牽涉本地財閥。一如自由行,走私生活用品所帶來的暴利,既富了藥房及連鎖集團,更富了背後的業主及地產商。這些人眼裡只有利潤,殊少考慮社區經濟和市民生計。此次工潮,追本溯源,道理亦是一樣:自政府外判工種以來,私人公司爭相倣效,皆以減低成本、增加利潤、壓榨工人生產力為目標,從未考慮本地工人的福利、健康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成本。以此次碼頭工人抗爭為例,他們每工(24小時)的工資,自1997年的1,500元,減至現時的1,200元。工人的要求,不過回復1997年時的工資水平,竟受到無理打壓。請記著,他們在碼頭裡無間斷工作,用餐、大小二便往往就地解決。即使在颱風、暴雨的險境下,碼頭仍要求他們繼續工作。他們的安全毫無保證,薪金福利卻不斷削減。而外判公司和總公司(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只在乎利潤,甚至說工人行動影響香港經濟。請問,又是誰毀掉本地工人和基層的生計、社區和健康?
而政府對這一切,皆袖手旁觀,甚至助紂為虐。以外判為例,政府對外判缺乏監察,檢討其對本地工人的影響。更甚者,政府以自由市場的商業行為為理由,拒絕立法監管分判制度。並在1997年簽署世貿的《政府採購協議》,凡超過5,200萬港元的政府及公營機構工程,需向全世界公開招標,價低者得。結果是為降低成本,不斷判上判,令外判工人的處境雪上加霜。至於被臨時立法會廢除的集體談判權(當年贊成廢除者有民建聯和工聯會),政府更是絕口不提。這也是香港工人權益屢遭踐踏,無法伸張的根本原因。當然,在功能組別議員的反對和政府依賴財閥支持的情況下,恢復集體談判權難過登天。始終,這個傀儡政府,屬於中共、屬於財閥,就是不屬於港人。
本土權益之爭,是在公共空間中,打民生議題,發動小規模抗爭,吸引一般人參與。其最終目標,乃全民覺醒,並藉此將本土權益和自治議題結合,建立保障港人權益的政府,與中共周旋。此次工潮,正是本土抗爭的典型。在此,請所有工潮參與者,務必堅守立場,直至資方應允工人條件為止,切不可妥協。畢竟,一班工人爭取工資回復至15年前的水平,此要求絕不過份。而資方的刻薄、工人的憤慨、港人的同情,亦顯示此城離民憤爆發,只有一步之遙。
碼頭工潮 本土抗爭
- 孫進 @ 04/02/2013 筆者在2月訪問孔誥烽教授時,曾言及限奶令一事。當時孔教授明言:限奶令所涉及者,不單走私賊、港人及中港政府,更牽涉本地財閥。一如自由行,走私生活用品所帶來的暴利,既富了藥房及連鎖集團,更富了背後的業主及地產商。這些人眼裡只有利潤,殊少考慮社區經濟和市民生計。此次工潮,追本溯源,道理亦是一樣:自政府外判工種以來,私人公司爭相倣效,皆以減低成本、增加利潤、壓榨工人生產力為目標,從未考慮本地工人的福利、健康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成本。以此次碼頭工人抗爭為例,他們每工(24小時)的工資,自1997年的1,500元,減至現時的1,200元。工人的要求,不過回復1997年時的工資水平,竟受到無理打壓。請記著,他們在碼頭裡無間斷工作,用餐、大小二便往往就地解決。即使在颱風、暴雨的險境下,碼頭仍要求他們繼續工作。他們的安全毫無保證,薪金福利卻不斷削減。而外判公司和總公司(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只在乎利潤,甚至說工人行動影響香港經濟。請問,又是誰毀掉本地工人和基層的生計、社區和健康?
而政府對這一切,皆袖手旁觀,甚至助紂為虐。以外判為例,政府對外判缺乏監察,檢討其對本地工人的影響。更甚者,政府以自由市場的商業行為為理由,拒絕立法監管分判制度。並在1997年簽署世貿的《政府採購協議》,凡超過5,200萬港元的政府及公營機構工程,需向全世界公開招標,價低者得。結果是為降低成本,不斷判上判,令外判工人的處境雪上加霜。至於被臨時立法會廢除的集體談判權(當年贊成廢除者有民建聯和工聯會),政府更是絕口不提。這也是香港工人權益屢遭踐踏,無法伸張的根本原因。當然,在功能組別議員的反對和政府依賴財閥支持的情況下,恢復集體談判權難過登天。始終,這個傀儡政府,屬於中共、屬於財閥,就是不屬於港人。
本土權益之爭,是在公共空間中,打民生議題,發動小規模抗爭,吸引一般人參與。其最終目標,乃全民覺醒,並藉此將本土權益和自治議題結合,建立保障港人權益的政府,與中共周旋。此次工潮,正是本土抗爭的典型。在此,請所有工潮參與者,務必堅守立場,直至資方應允工人條件為止,切不可妥協。畢竟,一班工人爭取工資回復至15年前的水平,此要求絕不過份。而資方的刻薄、工人的憤慨、港人的同情,亦顯示此城離民憤爆發,只有一步之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