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陶傑 : 殖民地文官

原文: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3530511/art/20130811/18373157
2013年08月11日

殖民地文官

26,629
英國撤出香港,留下一批英國人訓練的政務官、行政官、專家。他們如何面對一個中國化的香港,是「後殖民史」上另一場文明與野蠻的角力。
大衛連的「桂河橋」,探討英國行政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陷入日軍集中營之後的專業意志。英國的上司不在了,由阿歷堅尼斯主演的軍人,受日軍統治,日本人要他率領部下,建一座桂河橋,主角繞開了政治效忠的問題,只執着於專業的中立,在不凡處境,在艱難的時期,他只能將交付下來的任務做好。
到日軍失利,盟軍反攻,英美司令部與他恢復了聯絡,最新的任務是將桂河橋炸掉。阿歷堅尼斯也沒有選擇,不論桂河橋花了幾多心血建成,時勢變了,要你炸掉,你就要動手。
英國人為香港留下的文官,有一套英式的制度保障。英國自己沒有什麼廉政公署,因為英國文化沒有貪污的基因。廉政公署是英國人為中國人的民族性貼身訂造的,難得的是,也贏得中國人內心的讚美,雖然中國的「中紀委」也想模仿,但限於民族基因,永遠不可能學得到。
殖民地培養出來的香港文官,英國人不要求你見到米字旗或五星旗升起時激動而流淚,但嚴格要求你見到桌底下悄悄塞過來的紅包而不會眉開眼笑。這是英國式的廉政公署留下來,像一把治鬼的寶劍,掛在牆上,一時尚有點金光法力的理由。
但是香港的政務官,心中只要懷有英國人的廉政,不敢貪污,就有點Being English at heart,令他們無法「完全回歸」成一個完全的中國人,而被愛國的中國人稱為「港英餘孽」。特區十六年,終有特首開始貪點豪華遊艇的好處了,他也漸漸願意做一個中國人了,你總要給他一點時間來學習適應,而不是不准他當政協副主席而施加懲罰。
英國人留下的文官,在聊齋誌異的特區香港,面對牆上那把日漸失色的治鬼劍,會如何還原為中國幹部?將會是一場極有趣活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