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李怡 : 北京沒有香港也要有

原文【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314/18194145

2013年03月14日

絲絲世語:
北京沒有香港也要有

17,086
昨天本報頭條是:「中國無政改香港無普選」,這兩句話不應該有因果關係──但報道中引述:「有泛民中人直言,俞正聲對國際民主模式抗拒,又稱絕不會照搬西方模式,意味香港要有真正普選近乎沒有希望:『北京自己都冇(民主),點會畀(普選)香港人!』」如果北京沒有,香港就不可以有,那麼北京沒有新聞自由,香港是不是也不可以有?北京沒有司法獨立,香港是不是也不該有?北京沒有普選產生的立法機關,香港是不是也要取消立法會的直選議席?說此話的若是「泛民中人」,那就請他退出泛民,去做只會吃飯的飯民好了。

當有人估量沒有成功機會,就不去爭取,我們就要重溫二○一○年諾貝爾和平獎評委會主席亞格蘭頒獎詞中一句:「我們要提醒世人,當今世界大部份地區民眾所享有的權利,是有人不畏個人得失而奮鬥和努力的成果。」

李怡
逢周一至五刊出 

盧斯達 : 泛民請回到香港主場

原文【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314/18194150?ref=nf

2013年03月14日

泛民請回到香港主場

9,012
民主是普世追求,但民主的實踐卻是地域性的。一個政府,到底還是要解決特定區域、特定人群的問題。民主政治的實踐,總要建立在一定的本土性之上。
現代民主政治以公民為核心。民主涉及的本土性,就來自這一群有同質性的公民。我們要政府為社會謀發展、謀公義;要公投決定是否建核電站等等問題,都是商議切身的本土事務。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制爭議是聚焦在別國事務的。偏偏在過去二十年,香港的日子就是如此浪擲的。
民主觀念,發源自古希臘城邦,本來就是建基於差異和特殊主義的政治文化。但香港的泛民主派到今日還不願意理清自己的意識形態矛盾:他既想爭香港民主,卻又不願面對香港民主必定帶來的本土差異輪廓,同時妄想香港民主的前提就必然是全中國同一步伐的民主。舉一個顯著例子:近月,主流泛民因為心中的「中國感情」,竟然拒絕面對要求中港適度區隔(如奶粉限制出境)的民意。可見他們其實不敢爭取香港人當家作主的民主,寧願不斷迎接必然的失敗,也要爭理想中全中國的民主。
所以他們永遠談表面的選舉制度,卻永遠不談民主的憲政共和內涵。因為談到憲政共和,就必然涉及香港的特殊性、本土性。本土民情就是如此,基於民主精神,你跟不跟?為不為民請命?啊,他就是不跟。老愛國泛民的中國感情,是大到可以令他們否定本土民意的。
憲政共和,是制訂公民和政府的權界和義務,是關於香港政府與香港人的權力分佈和遊戲規則,跟其「民主中國」的大夢可謂完全無關。
台灣在九十年代進行民主化,也馬上要處理本土民意的問題,最後令本土勢力的民進黨實現了第一次政黨輪替。香港的民主改革,也不可能剝離香港的本土性,而取代以無法彰顯地域差異的「民主中國」概念。事實上,民主就是地域主義!憲政共和就是顧好公民。外面的人,貴客自理。
泛民要生存,就要回到香港的主場。香港有自己的路,沒有浪花淘不盡的人和事。香港的民主意志,不是沒有哪個黨哪個領袖就會消失的。

盧斯達
無待堂博客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蘋論:愛國與愛港這連體嬰須切割才

原文【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309/18189354

2013年03月09日

蘋論:愛國與愛港這連體嬰須切割才能存活

22,227
北京高官連日就香港普選行政長官設置「愛國愛港」防線,指香港需要愛國愛港人士長期執政;並針對香港近年遊行出現的龍獅旗,一再譴責是搞顛覆。這些言辭,不用說是針對香港近日以「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議題而發。
北京高官和香港親共人士,一直把「愛國」與「愛港」綑綁在一起,實際上這是不同的概念。我們需要對這兩個概念作釐清。
毛澤東說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話沒有錯。愛國和愛港不應該是空泛的,應有具體內容,也就是說:為甚麼愛?有甚麼可愛?
先講愛國。楊衢雲、孫中山愛國,但他們顯然不愛當時中國的滿清統治者,因愛國反而要推翻之。那麼如果國家不是在腐敗沒落的狀態下,一個強盛國家的人民,為甚麼愛國呢?
911之後,當時的布殊總統發表演說,講愛國是因為美國人民愛護由憲法締造的國家。越戰期間,美國反越戰青年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都曾經逃兵役,但沒有人說他們不愛國。有人在示威中焚燒國旗,法院判無罪,美國一般人也不認為他不愛國。因為美國和現代民主國家人民的愛國,是珍視憲法賦予他們自由的權利,他們愛國的具體內容是愛憲法和法治、制度。
再看愛港。在回歸以前,或更準確地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後,香港經濟起飛,建立起現代文明秩序,許多在香港居住的人,包括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大量的大陸移民,和從世界各地來香港工作居住的人,都產生「愛港」感情。愛港的具體內容,是愛這裏的法律制度,愛法律保障下的自由,愛這裏的效率,交通購物飲食的方便,稅制簡單等。筆者當年遇到許多在港居住的台灣人和西方人、日本人,他們心中都有對自己出生地的感情,但他們都說太愛在香港居住了。
內地知名博客楊恆均,在2007香港回歸十周年時曾寫文章。他自稱1992年作為共產黨的外派幹部派駐香港新華社(中聯辦前身),在香港工作四年多。他看到香港,由英殖民主義者帶來的制度,逐漸「演變成一種尊重人權、尊重個人自由、講究法制,人民不但充份享受言論結社和出版自由,而且還擁有一定的監督政府的自由和權力……把這一切和大陸相比,不用我這個深入其中的體制內幹部,就算一個文盲也能看出來,我們缺乏人權,人民沒有言論自由,政府的絕對權力不受限制,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腐敗……」。
因此,香港本地和各地來港者的「愛港」,主要不是愛這片土地,而是享受這裏的制度和核心價值。這制度無疑是英國帶來的,但在英國也沒有香港這樣成功,因為英國人沒有居港者勤勞,因為英國高稅和過度的福利。
回歸之初,由於看起來似乎一切都沒有變,使香港人一度相信中共對香港的承諾是真實的,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曾居高位。愛國愛港,若不深究愛國之意,即使綑綁在一起也無所謂。香港多數人那時沒有懷念英殖時代。
2003年以來中共對香港政治、經濟、社會的全面介入,使香港人看到中共和親共人士的所謂「愛國愛港」,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愛憲法、法治、制度。對中國不是,對香港也不是。愛國愛港的「港」是陪襯的,而所謂愛國的真正含意是「愛黨」,不愛黨就不是愛國。但我們看到的是:黨把國搞得一塌糊塗,除了要從愛黨中得到利益之外,我愛你要愛哪一點呢?
回歸後中共對港政策的表現,使香港人逐漸把愛國與愛港區隔出來了。重舉龍獅旗的意義,不是想要搞港獨,而是要提醒中共和香港市民,香港人的真正「愛港」精神,是與愛國不相干的精神,是孕育於殖民地時代的香港精神,包括自由法治的核心價值,包括勤勞奮鬥的獅子山精神。我們要捍衞這些,是因為我們所愛的這些具體東西,已被愛黨愛國逐漸蠶食破壞,使香港變得越來越不可愛了。重舉龍獅旗的意義是:如果要愛黨才算愛國的話,我們就不愛國了;如果愛國與愛港是連體嬰的話,愛港者就必須對連體嬰進行切割手術才能存活。這是香港多數愛港人士對普選的設想。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張堅庭:本末倒置把罪名置在港府頭上

原文【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entertainment/20130305/51287771

2013年03月05日

強國人唔妥限奶政策 張堅庭:本末倒置把罪名置在港府頭上

24,682
最後更新: 0305 21:19 / 建立時間: 0305 15:05
Z Zegna Garment Dyed Woven Shirt
張堅庭
強國同香港水貨客掃奶粉,阻街神憎鬼厭之餘,仲拉高晒有關地區租金樓價同物價。香港人自救搞「光復上水」行動,先迫到港府終肯推出「限奶令」。

不過搞到走奶粉咁麻煩,好多強國人都唔忿氣,《人民日報》旗下嘅《環球時報》仲發文指「限奶令」滑稽喎,滑唔滑稽得過,一個十三億人口嘅「大國」,連製造有信譽嘅奶粉嘅能力都冇呢?

生長環境唔同,有時連基本常識,大家都有分歧,張堅庭導演雖然都北上搵食,不過心水都仍然清,今日喺微博話:「在對香港限制奶粉的諸多責難中,為什麼不讓奶粉商直接供貨內地,如果太貴,就降低關稅,讓外國供應商以競爭力來和內地奶粉商比拼,而非讓揪心的家長跑長途跋涉到香港掄購,打亂了香港的正常供求,誰助長毒奶粉在國家肆虐的?不要本末倒置把罪名置在港府頭上。」

乜嘢時候,香港應份變成強國富豪嘅後花園?要700萬人口已經迫到爆嘅城市,去供應13億人口嘅奶粉甚至其他日常用品?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陶傑 : 天各一方

原文【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30303/18182385

2013年03月03日

天各一方

14,023
網上有一篇據稱是日本人的網評,譯成中文,題為「跟中國人辯論是浪費時間」,回應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
「中國人看事情,喜歡看表面,一些中國人總要找一些事情來諷刺挖苦、譬如日本首相一年換一個這種事。我會用笑話來解釋:內褲一年換一條固然不好,卻總比數十年穿一條內褲衛生得多。
「又譬如日本的AV。在日本,這是合法的,開放的,但日本法律又是嚴格的,不會把強姦變成嫖宿幼女。這些事情見得多,也就沒興趣回應了。不與中國人辯論,是跟中國人相處需要遵守的原則,因為是浪費時間。」
此一文牘,寫得很cool,最近在網上熱傳,難怪不論中國如何囂罵反日,日本民間沉默不發一言──你在東莞砸中國人買的日本汽車,我在日本絕不會燒你中國人開的中華料理,也不會追打僑居日本的中國人報復,日本是一個成熟的民族。
香港的「藝評醜聞」,證實了日本這篇網論的觀點。不要跟中國人,尤其是洗了腦的中國人辯論,因為是浪費時間。
洗過腦的中國式邏輯,是很奇怪的,譬如:「藝評事件」的女主角終於申辯了,她說,我評香港電影低俗,香港人那麼憤怒,是不是我說中了?
如果「你憤怒」等同「我說中」,那麼日本否認有「南京大屠殺」,中國人也很憤怒,是不是等同日本說對了,確實沒有南京大屠殺?
日本說尖閣列島是日本領土,中國人也很憤怒,燒砸暴亂,日本人確實說中了事實,尖閣列島是日本領土。
這位北京小妹的腦袋是如何構造的?令人感到很好奇。觀點站不住腳,她楚楚可憐說:我的出發點,是想香港電影好。
毛主席大躍進,餓死幾千萬人,但「出發點還是好的」,這是中國大陸許多人的「思考」方式,如果這就是「思考」的話。同理,日本發動大東亞聖戰,當初是協助亞洲人趕跑英、法、荷蘭等白人帝國主義者「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緬甸的民族英雄昂山、印尼國父蘇加諾,中國的汪精衛,也很認同日本的「出發點」,何嘗不好?
不要跟中國人辯論,與中國人相處,專注飲食、唱K、購物,講這類話題,最安全,你不會傷害他,他也感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