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白蓮達 : 本土意識與普世價值之爭

原文: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07/17/43848

本土意識與普世價值之爭

 | 分類: 政治,最新文章綜覽 | | 友善列印
(原載於:達達看香港FB PAGE
(林亦非攝)

近日香港政界及文化學術界因為「本土與普世價值不能兼容」的命題,在網絡上爭論得鬧哄哄。有政界人士高舉普世價值的旗幟,認為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普世價值就是香港本土的核心價值。另外,香港是國際城市,應對外開放,吸納各方人才,而並非固步自封,盲目排外。有文化人則認為,香港人不應視中國大陸人為另一個族群,應視他們為同族群等等。

香港自被英國殖民統治開始,早已與中國大陸區隔,這不單是地域邊界的區隔,更是文化上的區隔,這裡所指的區隔,並非斷絕音訊的隔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香港人都要寄食油和乾糧給身處中國大陸的親屬。文革之後,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香港和大陸在經濟和文化上有適度的交往。
儘管香港在九七前為殖民地,香港人對香港已漸漸產生歸屬感。雖然殖民地政府當時是由上而下統治殖民地,香港卻有幸把很多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都能保存下來。香港受西方影響,既有聖誕節、復活節等假期,同時也有農曆新年、中秋、端午及重陽節假期。不單是工餘以外能享受假期那麼表面,香港市民也能追溯這些節日的起源,思考當中的意義。反之,中國大陸至今仍沒有好好保留傳統節日。另外,香港因為倖免於十年文革,正體字和古籍都納入中學或大學課程內,香港學生能閱讀文言文,有些資質聰穎的甚至能以文言行文,或創作古體詩。(當然,主權移交後,語文課程被改革到不成體統,已是後話。)

到底普世價值是否和本土意識或本土主義不能並存?或者何者更為重要?簡單點說:如果今日香港只重視普世價值,重人權、講兼容(非包容)的話,可能過半數香港人都要遠走他國或流落異鄉。因為香港政府要香港人包容雙非,包容水貨客(實際是走私客),更要包容那些來港炒樓,把樓價推高至全球第一的中國人。如此說來,香港人豈非要讓出主場?
香港的本土文化一旦沒落,本土價值不被保存的話,她與中國大陸任何一個城市已無異,不單是淪陷,實為滅亡,垮掉了! 那些主張用普通話教中文,寫簡體字的商家和文化人,其實就是助紂為虐,與中國大陸一起滅絕香港。

香港若失去主體意識,就與世界地圖上那標示香港的一點消失無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